2025年10月1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应邀来访世俱杯2025
,并作了题为“黑水虻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及分子育种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杨勇波副院长主持,相关研究方向师生参加。
黄勇平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黑水虻基础研究和生物转化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处理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复杂有机废弃物,实现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的工程解决方案。报告结束后,黄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黄勇平教授的报告为世俱杯2025
师生带来了资源昆虫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提供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生动范例,对世俱杯2025
师生拓展科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黄勇平教授作学术报告
黄勇平教授与世俱杯2025
教师合影留念
报告人简介:黄勇平,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84至1993年先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获得学士、硕士和昆虫学博士学位。1995年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任日本IKARI环境事业集团主任研究员。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组建昆虫分子遗传学研究团队。2023年3月全职入职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亚太地区化学生态学会副主席、主席,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上海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基因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昆虫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以昆虫基因组信息为基础,以基因组编辑和遗传转化技术为平台在昆虫性别决定机理、昆虫种群的遗传调控和黑水虻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等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曾主持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863重大项目、973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生物信息流”(先导B类)项目、中国科学院空间生命科学(先导A类)项目等。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Nature Biotechnology,Cell Research,PNAS、ISIME Journal, Green Chemistr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LoS Genetics, Development、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BMC Genomics、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和Insect Molecular Bi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